衛教園地
衛教園地
​類固醇副作用
黃奕修醫師 |  2020/04/29

類固醇使用在臨床已有60年以上的歷史。由於在多年濫用及未適當注意副作用的結果,留下許多不良的印象,使得許多人對類固醇產生過度恐懼,甚至因為不敢用藥而影響病情。其實類固醇就像一把二面刃,使用得當可以治病,若使用不當卻會要人命。

類固醇又稱為腎上腺皮質素,在人體正常生理狀況下可依一定規律分泌,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類固醇hormone共有三類:一、Glucocorticoids一般大家所常說的類固醇多半指的是這一類,它具有減緩免疫發炎反應、調節蛋白質、脂肪及醣類代謝、維持血壓及心血管功能等等;二、Mineralocorticoids(礦物皮質類固醇或簡稱鹽皮素),主要功能在維持體內鈉、鉀離子平衡等;三、Androgens(雄性素)。可見腎上腺皮質素在體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在臨床上,類固醇使用的範圍非常廣泛。臨床使用的類固醇同時具有糖皮素及鹽皮素之功能,最常用的藥品為cortisone,但近年多為口服prenisolone。其餘多是使用具有較強糖皮素作用之藥品,利用它緩解發炎反應(紅、腫、熱、痛)之作用,用來治療關節炎、嚴重過敏、氣喘及某些免疫失調的疾病(包括皮膚、血液、甲狀腺、腎闒、眼睛、結腸炎等),此外也與其他藥品一起使用,預防器官移植之排斥作用。

類固醇可以治療的疾病和症狀相當多,用法也依治療的疾病而不同,包括注射、口服、外用、眼用及吸入等方式。注射及口服給藥較常用於各種免疫失調疾病或嚴重的發炎反應,若長期用藥則容易會有全身性副作用產生,這些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、水腫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消化性潰瘍、骨質疏鬆、脂肪重新分佈(會發生所謂的水牛肩、月亮臉)、青光眼、白內障等。這些副作用,看起來好像很可怕,但其實只要正確使用,了解可能發生的副作用,適當的調整劑量,類固醇是很有效的藥。依筆者臨床經驗,使用於眼炎症的類固醇劑量並不大,因此造成月亮臉,水牛肩,胃潰瘍,?關節壞死的機會極低。

若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水,常見的副作用會造成眼壓升高,甚至青光眼,而且日後罹患白內障的機率也將比一般人高三到五倍。所以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再使用,會對眼睛的健康比較有保障。類固醇治療因有引發許多包括不同眼睛症狀副作用的傾向,不論是局部的、區域性的、吸入性或全身性的使用方法都可能導致眼壓增高,也可能接著就演變成開放性青光眼.open angle glaucoma。大約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為「類固醇反應者」,這些病人對類固醇的反應就是會使眼壓有意義的上升,開放性青光眼患的一等親戚也都包含在這組病人之中。其致病機轉為類固醇改變了小樑網(trabecular meshwork,TM)和施氏管(Schlemm’scanal)的形態及機能,使前房水的排出路徑受阻而造成眼壓升高。此時應予停藥,並用β-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(betablockers)、prostaglandinF2α(PGF2α)衍生物或碳酸酐抑制劑等眼用藥物來治療。類固醇也被認為會引導染色體1的基因表現,即所知的TIGR或GLCIA,而其產物是一種叫做myocilin的蛋白質。繼發於類固醇治療的眼壓增高現象,若治療期間不超過十二個月時通常都是可能回復的。因害怕眼壓增高現象一般病人都不會注意到,所以定期眼科追蹤,包括眼壓測量,視野及視神經盤檢查optic disc都是絕對有必要的。

類固醇的副作用固然不少,但其療效卻是非常顯著,只要在專業醫師處方下,依病情需要適時用藥,可以將副作用發生率減至最低,而對病情必能有相當之改善。
因此,控制病情與避免副作用二者是可以同時兼顧的。為了挽救視力,卻讓藥物副作用過大而傷身,是不適宜的作法。



張貼日期: 2020/04/29 最新編輯: 2021/02/28


推薦醫師
 
  • 廣告
回到最上面